強韌的生命力
您在這裡
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,傳統而質樸的在地文化、文物地景,往往因工業發展而逐漸被捨棄;也因為城市化人口集中、鄉村人口外流,青壯年的缺席,讓黃髮垂髫的村子雖有著怡然自得的氣氛,卻也背負沈重的負擔;然而,就在重重限制中,我們看見許多默默努力的人在全台各個角落,用強韌的生命力點燃微光,溫暖最摯愛的人和土地。因此,我們決定和他們共同點亮更巨大的火把,使一群人的努力透過豐富的光影紀錄流傳散發,讓更多人看見平凡卻不簡單的夢想、照亮回歸人心價值的心方向。
藉由影像,我們看見了這個世界,也讓我們被看見。因此在「數位好厝邊」的社區深耕中,我們借重影像來記錄社區,讓社會看見在地的美好,也讓社區有機會回望自身的意義與價值,瞭解自己的定位,看見對未來的期許。
首先,我們鼓勵大專青年進駐偏鄉社區,在半個月的蹲點過程中,以自己的專長回饋土地,同時記錄在地故事;另一方面,則透過影像培力課程鼓勵社區居民用影像述說自己的故事,為自己發聲。而2017年起,我們將聚光燈轉向,新住民與新二代有機會分享在台灣蹲點數十載的心路歷程,及箇中酸甜苦辣。透過這些影像記錄,也許我們終將瞭解:所有的不同,終將殊途同歸,我們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,而這片土地因此而綻放多采多姿的花朵。
此外,現代城鄉發展的極端化,也使得藝文活動罕有機會進入偏鄉,當我們能藉助於數位弭平教育資源與機會的落差,仰賴多元型態進行展演的藝文活動卻難以從螢幕中窺得其奧秘。因此,我們亦開始提倡社區藝文活動,期盼能為生活帶來啟迪與洗禮、啟發思考與創造力。多年來,銅管五重奏、兒童劇團等專業團隊為偏鄉居民與孩童帶來開懷笑聲,豐富了鄉村生活,也讓孩子們找到另類的學習興趣,對未來有更多的想像。
每一個社區特有的風貌、每位社區朋友的笑顏,匯集成台灣草根最具生命力的臉譜,也是台灣向上發展、向前邁進的動力。中華電信基金會積極為社區保留下珍貴的故事與文化資產,並藉由數位和藝術共同陶冶社區生活,種種努力,期待能和所有在地朋友一起攜手前進,成為台灣社會人文發展的驅動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