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2日, 中華電信基金會邀請「數位好厝邊」社區代表,和參與「蹲點.台灣」的學生一同出席「2017中華電信基金會感動傳承典禮」,典禮期間也頒發獎項給參與「蹲點.台灣」的同學。

一手扛攝影機   一手做社區服務

中華電信2006年在台南菁寮成立「數位好厝邊」的第一個據點。為的就是要為偏鄉導入不同的資源,也試圖彌平不同世代、都市與偏鄉的數位落差。目前,全台灣已有92個據點,每年皆開設平均約1000小時以上的數位課程,每年上課人次也達到近5000人次。

2009年,中華電信基金會與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合辦「蹲點.台灣」活動。結合「數位好厝邊」在各偏鄉社區的據點,為青壯年人口外移、人口老化的社區注入青年資源。透過「蹲點.台灣」活動,每年都會邀請大專院校的青年以約半個月的時間,以一手扛攝影機、一手做社區服務的方式深入社區居民的生活、紀錄在地風貌。

今周刊在第1089期特別報導,「數位好厝邊」如何以「蹲點.台灣」計畫在屏東永樂社區為年長者注入數位生活。課程不只是教會學員們如何使用娛樂通訊性質的Line和臉書,連在生活上實用的醫院掛號、公車及台鐵時刻表、發票兌獎的App都在教學範圍。而學成效果最好的卓瑞玲,更是透過臉書經營讓她的蓮霧生意更加數位化、國際化,透過「臉友」讓她接到來自中國、日本和加拿大的生意。

「2017中華電信基金會感動傳承典禮」一共頒發了網路行銷獎、最佳服務獎、文字紀錄獎、蹲點台灣影像紀錄獎及蹲點台灣大賞。獲頒最大獎項「蹲點台灣大賞」的是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生鄭怡礽和東亞學系的呂晴。她們以「盛飯」為題,用影像記錄了青壯年人口外移、老年人口留下的農村景象。
感動傳承典禮_02.jpg

一段影片  拍出農村高齡化無解的習題

當被問到為何以盛飯為題來為影片取名時,鄭怡礽和呂晴表示盛飯的諧音「剩飯」,除了代表留在這個村裡的都是老人,也藉著片名的寓意,希望外出打拼的年輕人能夠回來,把故鄉填滿、飯碗填滿,有接續世代的含意。

「6分鐘的影片,很難為一個地方帶來很大的影響。但希望這支影片可以是引子,讓大家關懷台灣農村的現狀。許多人都在都市出生、成長,大家可能很難想像鄉村會有這種現象。希望影片放在網路上,透過影片,希望農村青壯年人口外流、人口老化的嚴重性能夠引起社會的注意。」採訪結束的尾聲,當2位同學被問及,想要透過這支得獎的影片告訴大家什麼時,呂晴眼神堅定地如此表示。

台灣的故事  未完待續

不論是透過「數位好厝邊」將數位生活帶入全台各個角落,或者是以「蹲點.台灣」計畫透過影像紀錄各偏鄉的人文風景,這都能讓社會更加了解台灣各角落的面貌景及當地所面臨的問題。「價值所在即責任之所在」,這是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「數位好厝邊」11年來秉持的信念,關懷社會、記錄台灣一直在進行中,而台灣各偏鄉的故事,也未完待續。

今週刊報導:https://bit.ly/2M4hclb

 

相關專案: 
暑期蹲點
分類: 
媒體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