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屆計劃與「基隆過港社區」、「屏東新來義部落」及「屏東幸福食間社會企業」,共同合作,結合「樂齡生活」、「部落餐食文化」及「食農教育」等題材,呼應社區長期關注的議題,透過設計力和創意力挖掘產業亮點、突顯在地故事。


● 蹲點創新社區:基隆過港社區 
● 設計行動團隊:國立雲林科技大學-工業設計系 師生團隊(游元良老師、黃潔如、胡芝瑀)

▌簡介說明

距離暖暖火車站約莫六分鐘步行距離的過港社區,聚集一群熱情有心的志工,為了鼓勵長輩走出家戶,邀請他們運用各自專業投入志工團隊,從拼布、水電木工到手做食品,成就社區充滿活力的景象。為了讓公益事務長久永續,社區希望朝自給自足努力,所以結合志工媽媽的手路菜,藉此嘗試發展社區產業。

有好的產品做為基底,設計團隊和社區溝通後,從CIS識別系統、伴手禮包裝設計和系列式故事行銷粉專貼文做為著手,讓社區產業的起步更穩當。

▌設計要點

① CIS識別系統
社區有一面以回收寶特瓶蓋黏貼而成的「藍鵲牆」,牆面以台灣藍鵲築巢、白鴿及彩虹的意象,象徵過港發展歷程和族群融合的理念。以橘紅色的太陽搭配象徵藍鵲的淺藍色進行設計,突顯社區的活力與熱情。


▲ 社區藍鵲牆由志工運用3萬多個寶特瓶蓋黏貼而成。

 


▲ 橘紅、淺藍色調設計出LOGO,提高品牌識別度。

 

② 伴手禮包裝
以往產品以公版禮盒進行銷售,難以突顯過港特色且不易區隔同質性產品。設計團隊將「手路菜」和「食」的視覺加以連結,採用明亮度較高的色系進行伴手禮包裝設計。新品包裝上市後獲得好評,送禮自宜皆宜,讓志工媽媽的好手藝被完美呈現。


▲ 以「手路菜」做為設計靈感,讓家常菜換新裝。

 


▲ LOGO延伸運用讓品牌有更多露出的機會。

③ 系列式故事行銷粉專貼文
結合社區長輩熟悉的FB社群平台進行系列式故事貼文,以圖為主、文為輔的方式分享過港社區的人事物,除了推廣志工媽媽的手路菜,也藉此提高社區住民對於粉專的黏著度。


▲ 結合協會粉專進行推播,分享社區人事物。

 

▌這趟設計旅程中…

[基隆過港社區]吳麗美理事長:

⟣⟣ 這幾年來我們很會做,但不是那麼會行銷,有這兩位年輕人進到社區,為社區開創新的路。

[雲林科技大學]黃絜如同學

⟣⟣ 以前在做設計時會有自己的盲點,覺得應該要主導一切,聽到社區討論時才恍然大悟,這是我們想要的,但不是社區想要的。


● 蹲點創新社區:屏東幸福食間社會企業 
● 設計行動團隊:國立高雄科技大學-工業設計系 師生團隊(王藝蓁老師、馮筱芸、吳玟欣)

▌簡介說明


高樹鄉幸福食間社會企業長期透過食農教育,鼓勵鄉村聚落的孩子從農事中學習手心向下的自立精神,體認盤中飧得來不易,應該惜食,產出的生鮮蔬果則是做為孩子們課輔經費來源。

為了讓認同組織理念的消費者深度了解幸福食間,設計團隊首先從現有蔬果箱、文宣DM進行優化,融入企業理念、重整圖文資訊之外,更設計LINE貼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,增加對品牌的黏著度。

▌設計要點

① 強化品牌故事
以「手」為意象進行蔬果箱設計,象徵「親手送上」在地好物,另有「種下希望」的意義,呼應著孩子們學習手心向下、從農事中獲得自立的精神,也將設計概念延伸到文宣及製作物,讓品牌視覺一致化。


▲ 新款蔬果箱更能突顯品牌精神。

 


▲ 六斤裝精緻蔬果箱。

② 文宣資訊圖像化、導覽圖卡輔具
原有文宣的資訊量龐雜難以閱讀,設計團隊將資訊圖像化,有助於產品資訊、組織理念一目瞭然。因應食農教育的課程需求,特別製作導覽圖卡,藉以輔助導覽員進行解說,讓遊客可以更具體了解不同時節的作物及生物樣貌。


▲ 資訊圖像化有助於大眾快速認識幸福食間。

③ LINE系列貼圖及商品展示車
幸福食間以LINE群組做為主力銷售平台,為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,運用社區小朋友的圖像製作系列貼圖,創造產業和消費者的情感連結。另也在農區設計了商品展示車,讓到訪的遊客有個打卡的趣味景點。


▲ 透過LINE貼圖的使用,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。

▌這趟設計旅程中…

[屏東幸福食間]陳文靜創辦人:

⟣⟣ 團隊在設計上非常細膩,他們有研讀到我們的故事、而且進入到這些故事性中。

[高雄科技大學]吳玟欣同學:

⟣⟣ 社區其實有很多特點,也有很多他們想完成的事。希望可以透過我們的技術,讓他們變得更好。


● 蹲點創新社區:屏東新來義部落 
● 設計行動團隊:國立雲林科技大學-工業設計系 師生團隊(翁註重老師、李坤龍、劉晨心

▌簡介說明


小米、紅藜、黑藜、樹豆是排灣族餐食文化中十分的重要食材,它們是部落文化也是經濟來源,更成為族人向外傳遞部落故事的媒介。新來義近年透過實體店面「部落蔬店」販售原鄉物產,這裡也成為外地人認識部落的最佳據點。

探查需求後,以部落具代表性的「搖搖飯」做為核心元素,把雜糧、治具、食譜及文化等規劃成為禮盒,讓消費者能夠把部落餐食帶走,從飲食文化親近部落;另外為了避免鳥類大量啄食作物影響收成,團隊發揮工設系的專業,設計防鳥裝置,讓族人和生物都能共好共生。

▌設計要點

① 排灣族搖搖飯禮盒
食材是部落推廣文化的重要媒介,但一般人購買之後常因為不了解烹煮方式,無法將食材做到最好的發揮。考量消費者實際需求及族人期待,設計團隊將雜糧、治具(部落木製湯匙)及烹煮食譜設計成為禮盒,將排灣族文化推廣出去。


▲ 藉由禮盒形式將部落文化及物產推廣出去。

② 防鳥裝置
族人在種植的過程十分強調與自然萬物共享的概念,為防止鳥類大面積的啄食農作物因而造成農友的負擔,部落一直以傳統人力或架布網的方式驅趕,但耗費人力且效果有限。設計團隊發揮工設系專長,從成本、功能及實用等面向設計符合族人需求的防鳥裝置。


▲ 防鳥裝置讓人類和生態都能和平共處。

▌這趟設計旅程中…

[屏東新來義部落協會]理事 Ljavaus:

⟣⟣ 這個團隊和我們過去碰到的是不太一樣的,他們是真正想要了解我們在地的生活、在地的農作方式。

[雲林科技大學]李坤龍同學:

⟣⟣ 同理心去融入這個社區,才能做出對他們或我們來說都是很棒的設計。


▌2022年【蹲點創新設計行動】成果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