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知本卡大地布樂舞團,孩子們用樂舞認同家鄉、願意為部落付出!
您在這裡
中華電信基金會做為資源整合平台,推動14年的「數位好厝邊」計劃,依據點需求導入專案資源,從數位學習、青年志工、體育藝文活動到地方產業推廣等,與社區組織深度合作,不僅關懷據點提供軟硬體資源,更積極發掘在地的特質與優勢,支持地方的孩子透過學習民俗技藝、鼓樂才藝、部落樂舞,培養下一代對在地的認同、自信與活力,成為社區部落希望的種籽,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鄉鎮的美好。
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的青春孩子,穿上傳統服裝舞蹈、歌唱,他們知道服裝圖騰代表的文化意涵,舞蹈訴說敬天的語言,而傳唱的母語,有著更多幽微深遠的情緒,繚繞在天地之間;對部落的深情,也將永遠在孩子心底迴盪。
台東知本的原名是卡大地布,即卑南族語「在一起」、「團結」之意。民國96年,卡大地布部落成立 lralrak 樂舞團,透過卑南樂舞傳承,引領部落孩子體會卑南族文化之美,13年來獲得許多獎項肯定,也為部落播下種子,期許孩子未來以自己的方式回部落深耕。
「因為參加樂舞團,才更認識部落活動、祭典,原來跟生活息息相關!」小三才轉學到知本、就讀東海國中九年級的陳恩婕,很喜歡部落會所,除了來練樂舞,只要是課業空檔,就跑到會所晃晃,和夥伴聊天、幫忙老師,對部落的熱愛溢於言表。
從祭典樂舞中,體會認識卑南族文化之美
恩婕很熟悉卑南族祭典,像是七月的小米收穫祭,「小米播種需要鬆土、小米的脫殼必須用手腳協助」就會融入舞蹈中,母語的歌詞便是感謝土地和祖靈,透過樂舞去深度認識部落的文化,讓她興致高昂,更和生活實際連結,對卑南族文化感到親切。
晉身「學長級」的台東高商一年級曹盛捷,則對「猴祭」印象深刻。猴祭是小男孩的成長祭典,到山上尋找草猴並射中,才算完成任務。盛捷說,過往卑南傳統是每家養一隻猴,由男孩帶到山上射死牠,訓練果敢不留念的獵人魂魄;而今作法改變,但訴求「勇敢成長」的精神是相同的。上山之前,部落以樂舞祈福禱祝,婦女則在家編花環、料理美食,為下山的少年戴花環,生起火堆迎接勇士。
卡大地布樂舞團的孩子們,透過樂舞深度認識部落文化,展現團結互助並樂於和同學、朋友分享交流,展現自信。
團結互助並樂於分享,對外傳播原民文化內涵
這些連爸媽也不太了解的卑南文化,盛捷現在能帶剛進團的小學生,「從口傳故事、祭典來源,到練舞的動作細節」,一起學習、把事情做好,「有任何問題,大家會幫忙解決,就像一個大家庭,哥哥姊姊有責任帶好弟弟妹妹。」部落樂舞的團結向心力,是盛捷感到最驕傲的事。
擔任過樂舞團隊長、台東女中一年級的陳思樺,則對學習族語歌的腔調有獨到的心得。「不只是了解族語的發音、意義,還要融入自己的情感,才能在唱腔上表達更深的感動。」從小一加入樂舞團,思樺有豐富的舞台經驗,更樂於和同學、愛藝術的朋友分享交流,展現自信。
她同時也發現,漢人同學對原民的好奇,或是飯店的迎賓舞常出現對原民文化詮釋的謬誤,希望能有更多管道傳達正確的原民各族文化內涵。而原民的自我認同,透過小孩參加樂舞團,也會帶動大人參加部落活動,「讓大家的心都留在部落,就像家人一樣,即使離家,也總會有回家相聚的時日。」
卡大地布樂舞團指導老師高雅玟(右)致力部落文化教育,讓小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親近部落、學習族語,進而認同家鄉,願意為部落付出。
結合文化與時事,樂舞凝聚部落的愛、讓心留部落
卡大地布樂舞團的指導老師高雅玟、王明智夫婦,從師範體系畢業後回鄉服務,在知本國小創立樂舞社團,起心動念的關鍵,就是部落文化教育。台東卑南族部落範圍廣大,漢化通婚普遍,許多家長和孩子都不了解部落文化,而透過樂舞團與部落祭典的串聯,順隨時序、富有趣味,讓小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親近部落、學習族語、認識卑南文化,深刻認同家鄉,更願意為部落付出。
「最後一幕,我們把墓碑、祖先牌位敲掉,說著『我們會把你遷回來』,悲壯的氣氛,讓所有團員都哭了。」民國100年卡大地布樂舞團勇奪全國賽特優的舞作「拒絕遷葬」,與當時部落真實議題連結,孩子也與抗爭的大人有深刻體會,對部落有愛,永遠願意為部落團結,貢獻專長。高雅玟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支持部落文化的心意,安排「好厝邊生活節」、「好厝邊來我家」等樂舞演出與互動交流,讓孩子們增廣見聞、增進自信心,並且與不同的地方藝術文化交流,帶來新的激盪。
【第十二屆 蹲點 · 台灣】《採歌》-台東卡大地布部落
新聞來源:遠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