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蹲點・台灣】大賞獎專訪:魯巴斯部落文物展、卡大地布部落尋寶——城裡來的大學生用巧思發揮影響力
您在這裡
「『蹲點.台灣』是一個很棒的計畫。」大賞獎得主肯定地說道。透過蹲點,不僅能讓異鄉人有機會深入在地探索,也為當地注入新鮮活力,讓文化交織出更多豐富的可能性。
中華電信基金會的「蹲點・台灣」計畫,每年暑假邀請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提案,駐點偏鄉社區部落,以「一手服務,一手記錄」為旨,深入在地故事、發揮所學與長才,為台灣各偏鄉角落留下珍貴影像記錄之餘,也讓青春不留白。
本屆「蹲點・台灣」頒獎典禮甫於12月12日舉行完畢,共有29組大學生執行蹲點、完成24支成果紀錄片。在評審細心評選下,「蹲點・台灣」的全場最大獎——「蹲點・台灣」大賞獎由兩組學生獲頒,分別是來自政治大學新聞系的朱珮儀、李宜恬,以及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的簡語萱、陳于晴。
本文專訪兩組獲獎學生,看她們如何在服務中學習,並且讓蹲點行動為地方、為他人、為自己創造正面影響力。
左起:中華電信基金會郭水義董事長、卓火土董事、大賞獎獲獎者簡語萱、陳于晴、朱珮儀、李宜恬、花蓮魯巴斯部落林執事、賴長老、台東卡大地布部落劉富霞、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賴靜嫻、劉志鵬
大賞獎一:以記錄為服務,外地學生在花蓮魯巴斯部落辦一場史蹟文物展
本屆「蹲點.台灣」大賞獎的得主之一,是來自政大新聞系的朱珮儀、李宜恬。她們在2020年暑假走進過去不曾探索過的太魯閣部落,與當地耆老、居民進行訪談,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與文化記憶,並協助當地教會策劃一場「魯巴斯史蹟⽂物展」,執行展區規劃、展品佈置、展覽宣傳等工作。
花蓮魯巴斯部落是太魯閣族人的聚集地,獨特的織布文化,象徵著女性的身份地位。然而隨著時代變遷,愈來愈多的青年礙於生活壓力必須離開部落外出工作,使得族人逐漸面臨自我身份認同、返鄉安身立命的課題。
因此,作為部落信仰中心與社區連結角色的教會,為了讓外地遊客認識部落的真實樣貌,同時讓在地青年能明白自身文化的根,開始著手設置史蹟館。
與魯巴斯部落織布工藝師合影
朱珮儀、李宜恬原以為此次蹲點僅是記錄史蹟館開幕當日,沒想到最後竟能在短短20天內,跟著搜集文物、訪談族人、完成佈展,這也是本次蹲點讓她們倍感挑戰、卻也最驕傲之處。
「年邁的張阿美執事,她也是部落知名的織布工藝師,我記得她在開幕日看完我們拍的影片後,眼眶泛淚著說,這是她第一次成為一部片的主角,能說出自己的故事並傳承技藝文化,好感動。」
張阿美執事,是當地知名的織布工藝師,經營的工坊名為「沙達工作坊」
回憶起與部落族人的相處,朱珮儀、李宜恬首先感謝接待她們的牧師,不僅作為與在地族人溝通的橋樑,讓她們能順利採訪部落居民,還積極帶她們參與大大小小的傳統文化儀式,像是部落祭典、殺豬宴客等體驗。
「這次最大的發現之一是,原來同樣都身在台灣,也會有語言隔閡的問題。」由於部落長輩多講族語,兩個外地大學生聽不懂,使田野訪談的過程中屢遭挫折,時常需要部落青年協助翻譯。不過,也因為這樣的文化差異,讓朱珮儀、李宜恬得以意識到自己看待事情的既有觀點,進而破除漢人本位的迷思、擁抱多元。
大賞獎二:發揮地理系專長,用GPS在台東卡大地布部落展開尋寶趣
在台東卡大地布部落蹲點的簡語萱、陳于晴,是本屆大賞獎的另一組得主。來自師大地理系的她們認為,一場蹲點就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調查,在未擬定服務計畫前,她們即帶著系上20多台的GPS來到了部落,懵懵懂懂地展開蹲點之旅。
跟著當地青年一起參與「文化成長班」後,除了看部落青年如何將傳統文化教授給孩子們,簡語萱、陳于晴也聚焦服務主題,結合部落舊地名與地理系宿營的活動經驗,為部落小朋友設計有趣的「部落尋寶趣」,透過GPS操作、座標系統概念教學,讓成長班的孩子實地走訪各個角落,用不同方式認識自己的家鄉。
與卡大地布部落青年合影
簡語萱、陳于晴說,在部落蹲點的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新鮮事物要學習,然而這也為她們的蹲點紀錄片帶來聚焦不易的挑戰。所幸,一開始很快就找對方向,以「採歌」為主題,鎖定當地歌謠教學負責人曹亞美的行動,拍攝當地青年如何一步一腳印採集老人家口中傳唱的歌謠,藉此保留母語,讓部落孩子以歌唱學會自己的語言。
「讓我們最有感觸的是,當地的青年非常成熟獨立,他們可能才高中、大一的年紀,卻能有志一同地組織起來,透過帶領成長班傳承部落文化。」
看見年紀比自己小的部落青年早已獨當一面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願意留在家鄉服務,致力於文化傳承工作,也讓簡語萱、陳于晴反思自己的目標。
抱著投身教職的夢想,她們認為蹲點行動對於未來當老師相當有幫助,尤其在最新的課綱裡,雖融入了許多原住民文化的教材內容,卻不是每一位老師都熟悉原民領域。憑藉著這趟蹲點所獲得的親身經歷,讓簡語萱、陳于晴對於部落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,未來才能帶學生貼近真實且深入的介紹,並且教導孩子們該抱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看待不同的文化。
「『蹲點・台灣』是一個很棒的CSR計畫。」陳于晴肯定的說道。透過蹲點,不僅能讓異鄉人有機會深入在地探索,也為當地注入新鮮活力,讓文化交織出更多豐富的可能性。
GPS部落尋寶趣出發前,簡語萱、陳于晴向孩子們提醒注意事項
蹲點結束,有些事情開始不同
「旅行的目的不是去征服這個世界,而是去打破自己對這個世界既有的印象和想法。」——李宜恬
「其實我從這段聽故事的日子中,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慢下腳步去聽對方的每一句話,不急著打斷或斷章取義,就靜靜地聽著對方說。」—— 朱珮儀
「世界上的故事太多,而這趟旅程告訴我,自己應該敞開心房、發現故事,最後也分享故事。」——陳于晴
「謝謝自己的勇敢嘗試,15天雖然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,但卻是一輩子永恆難忘的紀錄。」——簡語萱
「台灣有很多美好的事,而蹲點就是發現美的一個過程。」誠如陳于晴所說,本屆大賞獎的兩組獲獎團隊,皆以真實質樸的影像紀錄,呈現動人純粹的部落樣貌。
對這群學生而言,短暫的蹲點經歷將是一生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;對於蹲點社區的人們與土地來說,某年暑假曾有一群來自外地的孩子來到這裡,記錄社區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,有些影響便開始發酵,生命也因此有機會激起更多漣漪。
實際的蹲點並不是觀光,而是一段非常接地氣的生活。而蹲點的初衷與目的,或許就像李宜恬說的:「透過蹲點的經歷,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。」
新聞來源: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