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電信基金會第12屆【蹲點・台灣】活動,跟著這個夏天的尾聲圓滿結束。貫徹「一手服務,一手記錄」的精神,評審們針對各組蹲點學生的社區服務企劃、特色、記錄完整性做出評比,並期待來年可以有更多學生參與,深入台灣偏鄉,找出更多愛這片土地的方法。

中華電信基金會所舉辦的【蹲點・台灣】,自2009年開辦以來,鼓勵大學生們跨出習以為常的舒適圈,進入過去不曾遊歷過的各地鄉鎮,以「一手服務,一手記錄」的方式,透過服務社區來真正認識台灣的在地價值、精神與文化。

今年第12屆【蹲點・台灣】,有來自16校29系,共29組大學生參加。參與方式為兩人一組,從聯絡當地、安排交通食宿、規劃社區服務到整個過程的文字與影像紀錄,以及最後的結案報告,都需要兩人合作完成。今年學生們的表現十分精彩,不論是社區服務的設計內容,或者影像紀錄的技術和巧思,都大幅超越往年水準。

用服務認識台灣,用紀錄種下未來

這次大賞獎的評審之一,也是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的李如芳女士表示:

【蹲點・台灣】自從舉辦以來,不只希望提供學生們一個新的視野,去感受、認識台灣的各個角落,也讓基金會藉此機會更踏實的了解,地方、社區需要的是什麼。

秉持著這樣的精神,中華電信基金會每年都會針對【蹲點・台灣】的內容和規範進行微調,為的就是希望可以真正做到「一手服務,一手記錄」——讓學生用實際、創意、有延續性的方式服務社區,同時可以確實、有效率地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。

政大廣電系王亞維教授也表示,近年來,台灣的微電影競賽如繁花盛開,從公部門到私人企業,大大小小的活動很多。而【蹲點・台灣】從一開始把影像記錄和社區服務結合,到今年側重服務,真正做出了自己的特色。他更進一步表示:

服務是社區當下的需要,而傳播則是讓這份服務的成果和善意,延續到未來的方法。有了服務,還要紀錄,才能讓每一次在社區的耕耘讓更多人看見,繼而傳承下去。

ts7qvlk94qejsbyixxj8zq0jqgkp5q.jpg

精彩、深入,超乎想像

除了期待可以更加深入社區之外,今年參加【蹲點・台灣】的學生們,在掌握文字與影像的能力,都大幅超越過去的程度。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楊士範振奮地說:「雖然今年是第一次擔任評審,但我在2011年就已經接觸過【蹲點・台灣】的活動,也看過大部分的作品。所以今年看到學生們的紀錄片,我認為整體表現是驚人的,甚至出動了空拍機輔助,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。文字方面也是,學生們寫作與掌握文字的能力,很明顯地向上提升,表現非常精彩。」

另一方面,在社區服務的設計上,也讓評審委員們讚嘆連連,學生們除了將自己學系的專長整合進服務企劃當中外,到了當地臨機應變的能力也令人刮目相看。同為大賞獎評審的5% Design Action創辦人楊振甫說:「我可以感覺到學生們非常投入這次的服務中,他們利用自己的專長,想要創造一些可能性的企圖心,讓我很佩服,尤其是去到花蓮魯巴斯部落的這一組,他們真的是卯足了全力在服務社區,非常用心。」

楊振甫所提到的花蓮魯巴斯部落組,由來自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的朱珮儀和李宜恬所組成,在短短兩週內,兩人不只記錄下部落中重要的傳統文化、音樂與景點,更協助部落中史蹟館開幕式的展覽,包括史蹟館內相關展品的田調與設計、開幕式時播放的30分鐘紀錄片,和史蹟館手冊的製作等等,處理效率與用心都令人驚艷,一舉拿下大賞獎。另一組大賞獎,則獎落台東卡大地布部落組,來自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的簡語萱和陳于晴,利用地理系的專長,設計了與成長班的孩子們互動的尋寶遊戲,加入GPS定位的科技,讓孩子們一方面體驗另類的地理課程,學到經緯度座標系統、GPS 操作及應用,另一方面也讓部落學童藉此認識舊地名,親自走訪一次舊地現址,自然地體驗了部落的人文地理,生動有趣。

從過客到永遠的朋友

評審們細細審查完所有入圍組別所繳交的記錄之後,才給予評比,除了兩組大賞獎得主,不免仍有遺珠之憾。評審們一致認同來年可以增加更多獎項,鼓勵更多學生參與、促進年輕學子的島內交流與移動,也相信會來參加【蹲點・台灣】的學生,都是相當有企圖心,亟欲拓展視野、展現服務能力的,當他們願意在年輕的時候走入偏鄉,親身體驗差異,也將是學生們未來人生路上,非常好的養分。

承襲評審們的建議,以及中華電信基金會一貫的服務精神,【蹲點・台灣】將持續鼓勵學生走入偏鄉、服務社區,盼望這些真實而深刻的體驗,透過學生們的文字與鏡頭傳達給社會大眾,帶給這個社會更多正面力量,啟動善的循環。【蹲點・台灣】也相信,雖然2020年有著比過去更多的波折與衝擊,但學生們和社區、基金會都一起挺了過來,這個夏天的經歷,將陪伴並滋養著他們的靈魂,直到未來。

新聞來源: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

相關專案: 
暑期蹲點
分類: 
媒體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