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鄉面臨青壯人口外移、傳統文化流失的問題,熟悉數位傳播技術的青年力也許是最佳解方。今年暑假有58位大學生參與中華電信基金會「蹲點‧台灣」活動,便於下鄉蹲點半個月的時間,為社區與部落記錄傳統祭儀與即將隨耆老消逝的傳統文化。

位於台東知本的卡大地布部落,暑假一開始就舉辦小米收穫祭,在卑南族的傳統中,需先修建茅草屋、豎立精神圖騰,部落青年還要在巴拉冠接受竹竿打屁股的成年禮。就讀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李宜修、羅士鈞,7月初便抵達部落,跟著「阿累」一起搬茅草、砍竹、綁草繩、修屋頂,鏡頭拍下部落籌備豐年祭的過程,也發現「豐年祭真的不是大家想的喝喝酒跳跳舞就沒事了。從5月整修巴拉冠開始、到祭典期間,青年會沒有休息的時間,不像我們能自由地規劃自己的暑假。」

阿美族的豐年祭則是不同的樣貌。在花蓮豐濱鄉靜浦部落,陳亭妤與楊雅雯從心理系與歷史系的角度進行觀察,看到部落裡八大階級各司其職,年輕人則努力重現耆老口中的傳統祭典:「年輕人談起耆老時的眼神充滿尊敬,而耆老聊到年輕人時也流露出滿滿驕傲。」兩人蹲點15天的重要任務,便是為部落記錄豐年祭的的每個環節。

同樣在花蓮蹲點的朱珮儀、李宜恬,來到萬榮鄉魯巴斯部落,聽著紡織工坊女主人回憶自己六歲便跟著媽媽學習,感慨「村莊只剩六個人會做傳統編織」,兩人因此積極為部落留下文史記錄,每天的日記短片除了織布技藝,還有部落的傳統樂器、木雕與耆老對文化傳承的擔憂與盼望。

來到屏東牡丹鄉東源村,世新大學新聞系的江愷庭、司宜禾,則發揮記者專長訪問多位導覽解說隊員,並拍攝排灣族語教學影片。飄著野薑花香的世外桃源,同樣致力於透過導覽解說隊向外界述說部落的文化故事,也希望藉由發展觀光產業能留住更多部落年輕人。

中華電信基金會12年來推動「蹲點‧台灣」活動,今年有29組大學生,2人一組於暑假期間前往27個偏鄉據點「一手服務,一手記錄」,其中11組學生到卑南、阿美、太魯閣、排灣、鄒族、泰雅族等6個不同原住民族部落,一邊用文字與影像記錄部落故事,同時也開辦影像記錄、網路行銷課程,讓部落青年也能自己述說部落的生活與故事。學生觀察到,「文化即生活,如果文化失去了生活感,那不過就是博物館」,而自己透過蹲點得以「好好在這個土地待上一小段日子,讓我們能不只是用過客的視角,而是能看見文化更深層的面貌」。大學生將每天最鮮活的蹲點體驗透過臉書分享,並將社區與部落的故事拍成紀錄片,預計於12月成果展首播。更多大學生蹲點故事,請上「點‧台灣」粉絲團。

消息來源:中央社

相關專案: 
暑期蹲點
分類: 
媒體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