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返鄉 為苗栗打造藝文老家
您在這裡

中華電信基金會10/21於苗栗苑裡鎮立圖書館舉辦,以「土地上的無常,生命裡的永恆」為題,邀請苗栗「老家」藝文生活空間創辦人陳鵬文分享他對土地的想法,以及與「老家」的夥伴從一間複合式咖啡店出發,將藝術教育資源引進苗栗的行動。
走入街區,打造屬於每一個人的老家
身為苗栗市人、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的陳鵬文,原本畢業後在台北從事影像工作,2012年因苗栗老家的老舊宅院進行整修而返鄉,遂運用其空間打造了「老家」藝文生活空間。
「老家」是間咖啡店,也是一處藝文展演空間,成立四年以來,這裡舉辦了超過兩百場藝文活動,有電影、音樂、繪畫等藝文工作坊,也有多元議題講座、社區營造協力、徒步旅行策劃、國小創新教育參與、偏鄉公益服務等等活動在此百花齊放,為苗栗市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。
陳鵬文說,老家的夥伴有個很大的特質,就是「自學」。菜單裡推陳出新的飲品、甜點、鹹派,全都靠著咖啡師與烘培師自學研發而成。然而,老家不僅是封閉的咖啡藝文空間,透過不同的展演活動,老家同時也是開放的交流平台:除了聚集一群有想法的青年,街區鄰里的人同樣扮演著參與者、回饋者、資源提供者的角色。這樣的狀態恰恰呼應著這個空間成立的初衷:「老家,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家」。
現場觀眾給予講者熱情回饋。(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)
保持心裡的高度
講座後半段,陳鵬文以齊柏林導演的空拍電影為例,分享了他對土地的思考與觀看的角度。很多人會覺得從空中俯瞰大地的景色無比壯美,其中一個原因是視野高度不同。我們雖無法時時刻刻跑到高處看台灣,但可以在心裡永遠保持著高度,也就是擁有宏觀的「態度」。
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,事情的面貌也就隨之改變。陳鵬文分享了他們在苗栗市策劃的徒步旅行經驗。他說苗栗市的兩條主要道路:中正路、中山路,因其單向行駛的規劃而成為駕駛人詬病許久的缺點。然而換一種眼光,原僅能由南向北的行車路線,改以徒步行走,完全是另一番風景。從駕車到行走,行進速度不同、移動方式改變,卻讓平淡無奇的日常空間擁有截然不同的新鮮感。就連居住在此三十年的在地人都忍不住讚嘆:原來我居住的苗栗是如此美麗!
從台灣出發,走向世界
陳鵬文認為「台灣」的概念跟苗栗一樣,都是座美麗的寶山,「我們不只要把門打開,還要不斷地把這座山的內容帶出去介紹給全世界,以及邀請別人來這座山裡欣賞:『你看,台灣這麼多美好的內容!』。」
陳鵬文在講座結束後教現場觀眾手沖咖啡。(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)
很多人會用返鄉青年來形容陳鵬文,不過陳鵬文認為在下一個時代,我們不該再強調「返鄉」,而是如何從鄉村型的地方,與世界接軌。對他來說,所謂返鄉不是「留」在家鄉,而是從家鄉、從台灣出發─走到亞洲、走向全世界。
「土地上的無常,生命裡的永恆」講座呼應中華電信基金會長期對台灣土地的關懷,透過巡迴全台的系列講座邀請在土地上耕耘的朋友分享,並邀更多關心台灣土地的朋友,一起讓土地上的人、事、物更加美好,期許更多善的資源前進台灣各個角落。
民國106年11月3日 中時電子報 新聞網址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1103005340-2604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