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牛與牛乳

過去老人家說「阿度仔」喝牛奶所以長那麼高大,小朋友為了長高長大也多喝牛奶。曾經是大人小孩都公認的優質飲品,卻因為台灣食品安全把關鬆散,各種信息眾說紛紜,民眾對牛奶的認識也不足,因此曾經有知名周刊的「牛奶駭人」報導,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,使這白淨的飲品蒙受「不白之冤」。

台灣最年輕的牧場巡迴獸醫龔建嘉,受邀至《幸福共享》公益講座談「我的白色革命─好好喝鮮奶」,從他只是單純的獸醫系學生,不想加入超過半數人選擇的貓狗小動物獸醫,反而投入了全台僅8%的經濟動物獸醫。作為經濟動物的獸醫,時常得面對夏熱冬冷、舒適度不佳的工作環境,偶爾還得遭受動物襲擊。以產業人材來說,台灣乳牛獸醫人數遠遠不足:與日本相比,日本一名獸醫平均照顧1000頭乳牛,而台灣卻是近5000頭。由此可知,台灣酪農業即使想要有專屬醫生把關乳源健康,卻無法有相應的機制與人力配合。

 

牛奶、鮮奶傻傻分不清

龔建嘉醫師在演講中詢問觀眾知不知道甚麼是鮮乳、牛乳、調味乳等耳熟能詳的名詞,觀眾熱情貢獻答案,結果卻是通通不對。龔醫師簡單說明:「鮮乳」是生乳經過殺菌後,全程以冷藏供應;「調味乳」是生乳、鮮乳或保久乳佔50%,再添加其他調味加工製品;「牛乳」一詞則沒有相關食品法明文定義。

原來光是一個「牛奶」就有這麼多不同,但是鮮奶跟牛奶在標示上一定會不同,因此建議大家可以看看包裝上的字樣,是鮮奶或是牛奶便能初步區別差異;詳讀成分表則是最保險的做法。

 

單一乳源?無調整牛奶?

龔建嘉作為獸醫不僅照顧牧場牛隻,也以專業知識改善牧場養殖環境,提高了「牛權」,乳牛自然快樂產乳,品質也更好。因而有機會與台灣本地酪農結合,推出單一乳源鮮乳。一般而言,食品大廠為了保證供應量,收購多個牧場生乳後再進行口味的調整,以期得到標準化的產品。這樣的做法雖無損食品安全,但一方面扼殺了原有的鮮奶風味,另一方面,因生產的生乳終會被無差別化的「調整」,酪農也只需因循舊業,缺乏改善的動力。因此小農鮮乳要做的不但是找回單一純淨鮮乳的風味,更是讓客戶能直接感受酪農的用心。

龔建嘉的鮮奶販售走的是非典型通路,但藉著口耳相傳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,可見國人對優質產品需求若渴,對市場來說不啻是打了一劑強心針,鼓勵優秀人才投入農產的行伍。
 

民國106年9月14日 中時電子報 新聞網址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0914004053-260405

分類: 
媒體報導